Search

《歷史時間 - 1950年代香港》東講西讀

1950年代中國因赤化和政治運動頻...

  • Share this:

《歷史時間 - 1950年代香港》東講西讀

1950年代中國因赤化和政治運動頻頻,大量難民湧入香港,人口暴增,引致香港社會問題叢生。國際上形勢亦相當複雜,境外的國、共兩黨在香港的政治角力令社會不穩定,鎖國中的中國又不時滋擾香港,例如越過邊界擄捕香港漁民。韓戰爆發,加速改變了香港的經濟結構。香港變成輕工業中心,經濟結構亦相對平衡,日常用品和食物不少都能自給自足。

自1951年港中邊界封關後,兩地人民不得自由出入,但大量中國難民卻因政治運動和大飢荒逃難到香港,得到香港的收容,撿回一命,重過新生。

•1950年7月12日,為應付大量難民的需要,英國紅十字會成立第一個香港分部,即今天的香港紅十字會。

•1951年韓戰爆發,由於中國軍隊支援北韓,聯合國宣佈向中國實施禁運,使香港不能再依賴轉口作為其中的經濟支柱,而物資也更要倚重於自給自足。適逢當時不少逃離中國大陸的人都是具有一定資本的工業家,再加上其他難民作為廉價的勞動力,促使香港工業加速擴展。

•1952年5月30日,香港舉行二次大戰後首次市民參與的市政局非官守議員選舉,這次選舉合資格投票者9,000餘人,3,368人到場投票,投票率約35%,由貝納祺及雷瑞德當選。

•1953年聖誕夜, 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58,203名災民無家可歸。港督葛量洪制定緊急房屋計劃。當時,香港政府為了儘快為災民提供安身之所,火速在原址附近興建由混凝土所建成徙置大廈。大每幢樓高七層,可容納2500人。

•1954年7月23日,香港國泰航空的一架DC-4「空中霸王」客機(Skymaster),從泰國曼谷返港途中,在中國海南島三亞以東的公海上空遭兩架中國解放軍空軍拉-11戰機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擊落。事件造成10死8傷。

•1955年4月11日,從北京經香港飛往印尼耶加達的喀什米爾公主號在香港啟德機場停留期間,中國國民黨特務成功潛上飛機放置計時炸彈。飛機在接近印尼海岸時爆炸,機上除3名機員生還外,11名乘客及5名機組人員罹難。

•1956年10月10日至12日港九及荃灣等地發騷亂,原因是徙置事務處職員在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移除懸掛在李鄭屋徙置區之中華民國國旗及大型「雙十」徽牌而引起。事件釀成約59人喪生,逾443人送院。

•1957年5月29日,香港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現稱亞洲電視)啟播

•1958年,中國開始「大躍進」運動,隨後幾年因大躍進引致全中國經濟困難及大飢荒,廣東地區大量難民逃難至香港。

•1959年1月21日,倫敦英國紋章院把新設計的徽章授予香港,同年7月27日,香港以此為旗幟設計,旗幟上的徽章從此更改為白色圓形襯托的香港盾徽。

Photo source: 舊課本


Tags:

About author
二零一二年,本人偶然於網上看到一些人在討論香港人的身分、歷史和歌頌中國對香港的所謂「恩賜」時,發現原來香港人對自己香港歷史的無知程度令人驚訝,同時亦發現今天香港年輕人被灌輸篡改了的歷史。 年長的犬懦,年輕的被蒙騙。故此,本人決定以有限的歷史知識和常識,用普羅大眾容易明白的手法,助香港人揭開眼前的臭紅布。 「東講西讀」這筆名,顧名思義,是說話同時也要閱讀,懂得多一點,說話才有力量。而這筆名亦有另一寓意,大家可自己參透,明白了,便放在心裏。
多讀香港歷史,認識真實香港。
View all posts